Products
96SEO 2025-04-02 02:53 0
你知。贝宝道吗?最近有个大新闻,说是好多APP都在偷偷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这可真是让人心里不踏实。就像小时候妈妈总是说,别乱丢东西,可现在,感觉我们的信息就像是被随意丢弃的宝贝。
最近,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牵头,中国互联网协会召开了一个专家评议会,讨论的就是这个事情。会上说,通过技术检测和用户举报,发现不少APP疑似存在过度收集用户敏感信息,甚至未经用户同意就收集个人信息。这59款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的APP,28款涉嫌过度收集通讯录信息,还有23款涉嫌过度收集身份信息,这可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的APP啊!
专家吴沈括说,这所谓的“过度收集”,其实就是非法收集。APP们为了完善服务、扩充增值业务,甚至开辟新领域,拼命想要更多数据。可他们收集的这些信息,真的和他们的服务有关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APP收集个人信息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不能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去收集额外信息。可现在,很多APP都像是在打擦边球,收集的信息和他们的服务根本不搭边。就像一个卖水果的,突然说要记录你的购物车,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
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APP敢这么干?因为相关国家标准缺失,监管不到位。中消协去年底对100款APP的个人信息收集政策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过度收集现象普遍存在。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
吴沈括还提到,用户其实很无奈,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干脆不用这些APP。但考虑到APP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前者。所以,他呼吁,需要监管的客观保护和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
随着《网络安全法》的全面施行,现在更多的是打擦边球的情形。比如,不充分披露个人信息的收集者、收集方式与用途;用户不同意个人信息授权就拒绝提供服务。吴沈括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发布指南等方式,为不同类型的业务场景规定信息收集范围,明确权限,细化管理。
所以说,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在使用APP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也期待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让这些“偷窥狂”APP无处遁形。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