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02 06:16 2
你知道吗?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保健品,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惊人的。见不而视此对何为门黑幕。尤其是在农村,留守老人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令人震惊的保健品营销骗局,看看监管部门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保健品行业,一个看似健康、有益的行业,实则暗藏着巨大的暴利。成本低廉的产品,经过一番包装和炒作,价格就能翻上几番,甚至十几番。然而,在如此暴利的背后,监管的缺失却令人堪忧。
尽管食品安全法对保健品行业有所涉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导致执法效率低下。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监管的漏洞,大肆进行欺诈活动。
保健品营销的整个过程,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从信息获取、客户分析、上门约访、专家讲课,到开单收款和反退货,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目的只有一个——让老人掏钱。
业内人士肖霞曾是一名保健品销售员,她透露,获取老人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派送鸡蛋、免费测血压、赠送牙刷等。拿到老人资料后,他们会进行客户分析,筛选出可能购买保健品的老人。
为了吸引老人购买保健品,不法分子通常会邀请所谓的“健康专家”进行讲课。这些专家们会利用各种手段,如免费赠送小礼品、传授保健秘笈、引入生物科技等时髦概念,来诱导老人购买。
陈纬民曾是一名保健品公司的会议营销讲师,他透露,很多会议营销都是用免费赠送小礼品的手段吸引老人参加的。在讲座中,他们会传授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并引入一些时髦概念,让老人产生购买欲望。
随着城市打击力度的加大,保健食品欺诈乱象开始向农村转移。不法分子瞄准留守老人,利用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信息的缺乏,进行欺诈活动。
吴奶奶是一位70多岁的留守老人,每月能从子女那里得到3000元以上的生活费。然而,她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吴奶奶购买保健品,让她损失了大量积蓄。
面对如此猖獗的保健品营销骗局,监管部门为何沉默?是监管不力,还是另有隐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保健品欺诈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广大老年人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保健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