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02 10:46 2
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是否在朋友圈、电视广告或是各种保健品宣传中,听到过“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多种疾病”等让人心动的口号?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要明确一点,保健品并不是药品,它们不具备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可是,有些商家却利用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大肆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宣称可以“治愈百病”,这显然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以治病为噱头的保健品虚假宣传。中消协指出,不法商家打着“惠民工程”、“政府补贴”、“消费**”等幌子,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
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有些不法商家会以“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免费健康讲座”等名义吸引消费者,实际上却是在推销保健品。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消费者的信任,然后“量身定制”推销各种保健产品。
1. 提高警惕,理性消费。不要轻信保健品夸大的宣传,要明白保健品并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2. 认准“小蓝帽”标识。购买保健品时,要认准产品上的“小蓝帽”标识,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保健品标识。
3. 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声称。在购买保健品时,要认真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声称是否存在虚假、套用等问题。
4. 保留购买凭证。购买保健产品时,要保留购买小票、发票、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
5.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可以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保健品并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我们要理性看待保健品,不要被虚假宣传蒙蔽双眼。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上当受骗。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