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02 12:21 2
编者按:。制绘的图时光荏苒,十八年前,上海扬帆起航,开启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如今,我们正站在冲刺的起跑线上,审视着那三年蓝图的绘制。
疫情的阴霾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如破茧成蝶,困境往往孕育着机遇。那么,如何在这关键时期,以战略定力绘就上海建设的新蓝图呢?
增设自贸。进前速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三项举措犹如三驾马车,推动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前进。
回望过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征程中,上海不仅成为了世界金融治理的新生力量,更在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国际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力争在2015年前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时光流转,转眼间“十二五”蓝图已逾两年。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针对金融业的若干措施,有助于弥补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短板。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意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这是陆家嘴论坛连续第三届将主题聚焦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见其重要性与影响力。
“全世界人民都来买股票,融资市场大爆发,就能成为金融中心了。”这句话看似戏谑,实则道出了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所在——金融市场的繁荣。
见证和记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上海保险中心建设蓝图已绘出,保交所成立,标志着上海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约10000字,阅读需10分钟。作者罗煜、徐中豪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货币金融系副主任,原文发表于《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第13期,原标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问题和基本原则》。
值此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2020年后的蓝图如何勾画?观察2018年-2020年三届陆家嘴论坛相关议题的演进,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1月22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阐述了2018-2020年期间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
《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预期性指标:
围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更好完成《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未来几年,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从扩大开放、深化创新、集聚、市场建设、防控风险“五个维度”持续发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一是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
二是着力深化创新,继续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
三是着力集聚优势资源,健全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
四是着力增强市场功能,配置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是着力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以较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撑的、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地位。
一是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基本确立,已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门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二是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
三是上海金融开放步伐不断迈进,已成为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四是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五是上海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环境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近期,上海将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会议,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