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04 00:23 2
即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中最殊胜的,这段文句所展示的念佛三昧,倾重于自性佛,着重自力修证,然后以禅观证悟,如此,便避免了渺茫无主,蹈虚履空的窠臼。
答:这是最初步的念佛三昧境界,就是禅定境界,念佛打成一片了,不念而念,意根自动念,不用意识提醒,也可以不用意识念,意根可以单独的自动念佛,也可以与意识一起念。这也可能是佛力加持的结果,一般人心散乱,信力不强,不容易出现这种念佛三昧境界。
念佛三昧即是宝王三昧,不住著于尊贵相、不住著于卑贱相,邪相、正相,不住于生死相、涅槃相,不住于烦恼相、菩提相。念佛到了一心不乱功夫后,就犹如禅宗中禅定的定力一般!这是要经过很长时间修行的!
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
其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从汉末到晋末,政治失轨,社会动荡,汉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汉王朝的统治,继之以军阀割据,八王之乱,斗争极为残酷。
这种苦难的境遇激发着人们的出离心,慧远见此应劫而生,他融汇老庄与禅教思想,一呼百应,揭开中国净土宗的序幕。
慧远思想的产生,其一与道安法师有关,当时已经是高僧的道安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了他。
这之后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从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
烦恼、业障是我们的妄认,禅宗的传法体佛法师为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_体佛法师_WMJ-49-S.秽迹金刚咒什么意思_体佛法师_WMJ-48-S.
而三昧是正定正受的意思,慧远指出它的内涵境界即是专思寂想的意思。
慧远曾写过他对“念佛三昧”的诠释,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个表达,不过两者有着细微的区别,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但它并没有破无明。
诸家所说此类三昧之相状、功能等虽皆通称念佛三昧,然诸佛有三世、十方之异,并有法、报、应三身之别,故‘念’于观、称等有种种不同。据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道绰之安乐集等所说,专注且相续不断地念‘念佛三昧’之相状或佛之神力,念佛之智慧、毫相、相好等,念其本愿,称名等,总称为念佛三昧。
在此基础上他进而阐述:“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求学期间,慧远对佛法的探索从早到晚不间断,道安曾欣慰地感叹道:“使道法流传东土的人就在慧远了”!
禅定三昧是什么52017-07-28.其实就是道家的静定与荀子说的虚壹而静的境界.什么叫三摩地,三昧,禅定52011-10-27.
念佛三昧: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1、因行:念佛三昧,指......
可见,慧远大师以净宗经典为依据,使他的念佛思想获得了正确的基石,内蕴净宗实质内涵,从而使他的念佛三昧达到了纯正而如法的境地。
我听净空法师说,得了念佛三昧最低限度也是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我的师父出现上面这种情况,不还是有忧喜吗?我的师父到底有没有证得念佛三昧?证得念佛三昧後是否心无罣碍?答:我们不评论您的师父,我们单说这念佛三昧应该是什麼样的境界。念佛三昧有三个层次,最高的一层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就等於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那是真佛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如来,这是最高的,那是成佛的境界。天眼是洞彻无碍,不要说这墙,你看下去美国白宫里奥巴马总统在干什么,你都看得一清二楚,你连墙都看不到,证明你没有天眼通。如果还有间断、还有夹杂,心里还有怀疑,这说明还没有成片,那念佛三昧根本没得...
念佛三昧就有如禅宗中的禅定!一心不乱,心行处灭,杂念不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入三摩地!这是要经过时间的磨练,慢慢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阿弥陀佛! .念佛念成什么样我不知道,家里有人信佛,皈依的,礼佛的都有,也没见他们句句不离佛,我觉得其实心中有佛,念佛虔诚,积德行善就行了。诸家所说此类三昧之相状、功能等虽皆通称念佛三昧,然诸佛有三世、十方之异,并有法、报、应...
027 :用催眠语句精进修行、修到能让意根念佛才能不间断.024 :禅宗公案之用、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佛法坏不坏世间法.
慧远从小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和《老子》。
也就是说让我们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即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它就像孙悟空一样的飞来飞去的,因此要把它摄住。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