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07 12:15 0
嘿,。题话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网上删掉一条负面信息,竟然可能触犯刑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网络危机公关”职业删帖中介,更是瞄准这个“商机”。
最近,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网络有偿删帖案。被告人刘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有偿删帖”服务,从中获利4.6万余元,最终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7000元。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么,到底删除多少负面信息会触犯刑法呢?让我们一步步揭开这个谜团。
先来了解一下,那些被删除的帖子通常都涉及什么内容。据起诉书披露,被要求删除的帖子多涉及个人的负面信息。比如,有人通过微信支付给中介,要求删除关于某公司总经理贪污的帖子,也有人要求删除关于某人是骗子的帖子。
在网上,删除负面信息的生意似乎很火。有人甚至说:“删一个帖子,一般五百到一千……”。然而,这已经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
比如,小冯和小黄就是一对删帖中介。他们去年为人有偿删帖,短短几个月共获利25万元。一开始,他们通过QQ搜索“负面公关”大量加群,广泛撒网发布广告,慢慢铺开了生意。
但是,他们的生意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据法院审理,被告人王吉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多次有偿提供删帖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那么,到底删除多少负面信息会触犯刑法呢?其实,这个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是,只要你的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扰乱了市场秩序,就有可能触犯刑法。
比如,刘凡以每条300—500元的价格,帮一家传媒公司维护着“网络声誉”。对于操作难度较大的帖子,单条的删除价可达1500元。若碰到自己无法删除的帖子,刘凡便将其委托给网上专业删帖的人,收取差价。
但是,他的行为最终还是被法律制裁了。
所以,小伙伴们,如果你在网上看到有人提供删除负面信息的服务,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一旦触碰,就可能触犯刑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触犯法律。
那么,你觉得删除多少负面信息会触犯刑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用你的实际体验验证这个观点。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