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教程

SEO教程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SEO教程 >

快手火爆,算法揭秘,一篇尽览!

96SEO 2025-04-24 08:38 4



作为。因原最早一批拿到短视频船票的产品,快手从默默无闻到饱受诟病,再到如今短视频社交领域的头牌,其背后一直有一套算法作支撑,本文将带你更深入的了解这套算法,了解快手火爆背后的终极原因。

快手如今已不是过去那个拥有超大用户量但江湖鲜有其传说的产品。兽角独的域领交社频视短了。取而代之的,是快手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数据:估值超过 1000 亿,注册用户过 10 亿,月活跃用户1.5 亿,DAU 7000 万,每日UGC视频上传 1000 万条。这些数据让它没有异议地,成为了短视频社交领域的独角兽。

快手算法揭秘:个性化推荐

按照易观最新的报告,2020年11月短视频综合平台类App排名中,快手位列第一,MAU达1.5亿人,活跃用户环比增幅2.6%。而位列第二、第三的抖音视频和火山小视频月度活跃用户均在两千余万人。

别的,我发现快手的产品表示层上几乎没有任何改动,架构上始终只有三个Tab“关注”、“发现”和“同城”。其在App Store上的版本记录里,每次都只有两点。

如此惊人的数据,产品前端却很简单,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动,而快手CEO宿华曾经提到过,推荐算法对快手产品影响很大,这都引发了我的好奇:从产品角度来说,到底快手凭什么长期成为短视频社交领域的头牌?它又为何选择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打法呢?

交互简单易懂,反过来积极影响算法

不管一款产品如何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争夺用户的时间,提高用户的粘性,为最终的变现铺垫。短视频产品的核心数据是点击率和使用时长,一切都是围绕着提高这两者而展开的。而无疑,快手的数据已验证了推荐算法在短视频领域里的成功。

快手的产品思路是:

  • 交互简单易懂,反过来积极影响算法;
  • 组合各种推荐算法,覆盖用户差别需求,以达到尽可能推荐的视频都是用户想看的;
  • 架构整体规划,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中,全程都影响算法,达到产品的个性化。

个性化推荐的目的

个性化推荐的目的在于通过全方位的数据,精准刻画出用户意图,针对性地给用户推荐其愿意观看的视频,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提升视频观看率,增强用户黏性。产品的关键点就在于分析用户的意图,并将个性化的推荐结果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传达出来。另一方面,交互也会影响算法,由于交互界面的作用是用来收集数据用的,实现提升推荐精准度的目的,因此交互反过来影响算法。

一、交互影响算法

打开快手app,在没有登录的情况下,界面非常简单,没有常见的视频类别,也没有根据视频热度的两个维度,即播放量和红心数的多少设置排行榜单,而是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内容。可以看到,优先展示的是红心数多的视频,有的红心数上万或上千,少数红心百位数或十位数,但视频却并非根据红心数从高到低排序,看起来完全是随机的。同时考虑视频的新鲜度,从时效性上优先展示的是一天内的视频。

在不观看几个视频再刷新后,会展示更多相类似的视频。未登录情况下,用户只能看视频,无法进行其他任何操作。

那么,为何不设置排行榜,且优先展示的是红心数而非播放量呢?

我想到的原因有两点:

  • 排行榜需要更多运营的投入,同时容易培养大V,会起到主观引导流量的目的,快手不这么做,在战略上是有原因的,具体分析看下文。
  • 在我看来,播放量是没有任何情绪色彩的,而红心有。红心这个行为是比播放更核心的用户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与主流的以播放量为第一考虑要素的方式有区别,个性化推荐需要的是与用户本身有关的信息,而不是其它。

二、推荐方法覆盖差别需求

组合各种推荐方法,可以覆盖到用户的大部分需求。用户再按照结果操作,这些显性和隐性反馈会持续再反馈给系统,系统最终将多种反馈得到的结果,根据一定的优先级规则给到用户,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登录后三种差别推荐Tab,组合差别推荐方式

在登录后,会发现有三个Tab:“关注”、“发现”和“同城”。

默认Tab是“发现”,展示逻辑与未登录时相似;“关注”Tab里展示所有我之前关注的创作者的视频;点击“同城”,系统直接基于LBS数据匹配附近的人发布的视频,它强调的是视频生产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那么,为何是根据这三个Tab来呢?我想到的逻辑是这样的:

  • 围绕用户核心行为设计,免于教育用户的同时更有助于用户的沉淀;
  • 多种推荐算法重叠,弥补不同算法的缺陷,使推荐结果更加精准;
  • 持续维系好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的关系、纽带。

快手火爆背后的终极原因是其独特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简单易懂的交互、覆盖用户差别需求的推荐方法以及整体架构规划,实现了用户黏性的提升和视频观看率的增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快手的推荐算法将更加精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体验。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标签: 快手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