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2-27 21:35 6
注:比来Shar。惯习种一成化内品产的你p在看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书名叫做《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上瘾”,将使用你的产品内化成一种习惯。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基于“上瘾模型”,券商APP如何才能让用户“上瘾”,对你家的APP产生依赖。 要说明的是,Sharp今天能做的也就是为大家抛个砖,希望能够引出大家手中的“玉”,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可能有些伙伴已经看过这本书,对上瘾模型已经有过必然了解,当然也不排除还有许多伙伴尚未接触过这个模型,所以这部分我先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究竟什么是上瘾模型,它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已经有过了解的伙伴就权当是再来回顾一下,不知道的伙伴就更需要认真琢磨这部分的内容。
上瘾模型包括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行为的诱因——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触发分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让你产生习惯依赖的那些产品往往是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例如电子邮件、网站链接,或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外部触发通过将信息渗透在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内部触发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触发之后就是行动,是指在对他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这个阶段吸收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意在呈现产品是如何驱动特定用户行为的。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该行为简便易行,二是作为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
上瘾模型的第三个阶段叫做“多变的酬赏”,在这一阶段,你的产品会因为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使用欲。“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示为三种形式:
社交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
猎物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
自我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
上瘾模型的最后一步是用户投入阶段,该阶段要求用户进行一些小小的投入,鼓励用户向系统投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增加他们使用产品的可能性和完成上瘾模型的可能性。
用户向产品投入的储存价值形式多样,可增加用户今后 使用该产品的可能性。投入阶段与客户都长期酬赏的期待有关,与即时满足无关。
我们对事物的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也越有可能和本身过去的行为连结一致。最后,我们会改变本身的爱好以制止发生认知失调。心理学上把这种倾向叫做“文饰作用”。
以上是上瘾模型的介绍,如果大家觉得这个介绍还不够具体化,可以抽空去看看这本书,作者对该模型的四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案例解析,理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
介绍完了上瘾模型,大家应该对这个新鲜的玩意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Sharp将从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着手,结合每一个阶段分别来聊聊如何在券商APP的业务模式中进行应用。
起来,目前券业领域经常使用的外部触发一般有三类: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
付费型触发很好理解,就是利用各种渠道的广告、搜索引擎优化、应用市场搜索优化等付费的方式,吸引用户的眼球并触发他们下载券商APP。从券商实践的效果来看,付费型触发能够较为有效地拉拢客户,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从长期来看,中小券商在这方面的“砸钱”必定是不能和大型券商硬拼的。
内部触发主要是指通过用户在APP内的行为习惯,如推送个性化投资建议、提醒用户查看持仓情况等,来提醒用户 打开APP。
回馈型触发是指通过用户在APP内的行为,如阅读资讯、参与互动等,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如积分、优惠券等,从而激发用户 使用APP的欲望。
人际型触发是指通过用户在APP内的社交功能,如分享投资心得、加入投资圈子等,让用户在社交互动中产生对APP的依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券商APP要想让用户“上瘾”,就需要在设计上瘾循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触发、行动、酬赏和投入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业务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隐私保护和健康价值,让用户在使用券商APP的过程中,既能享受到便捷的投资服务,又能保证自身的信息安全和身心健康。
最后,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看看券商APP是否真的能够激发用户的持续互动。
Demand feedback